初夏午后日头高照,鸣蝉阵阵。
程子安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还在上学的小屁孩,正在参加考试。
考试的内容于他来说等于天书,试卷上全是繁体字,他字都认不全,更别说答题。
学渣的噩梦
在惊慌无措中,程子安倏地一下惊坐起,终于醒来回到现实。
现实却比噩梦还要可怕。
他如今的身份,从家有矿要继承的富三代学渣,真正变成了七岁的蒙童。
下意识中,程子安抬头朝讲堂上的周先生看去。
中年微胖的周先生,本来正在看书,突然掀起眼皮朝他看来,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加上朽木不可雕也的惋惜。
程子安懂得周夫子眼神的复杂。
一切都因为他这具身子的父亲程箴。
程箴才貌双全,曾以秋闱头名考中了举人。
大齐朝所有的读书人都可以被称为秀才,真正具有功名的读书人则从举人起。
举人也不是终身制,如果考不中进士,举人的功名就自动作废。
落第之后要想再考春闱,必须再考过举人才行。
程箴一朝中举,却也算是命运多舛。
考中举人之后,接连遇到父母双亲去世,守孝六年,两次错过春闱。
程箴今年方二十五岁,十九岁中举,足称得上年少有为。
可惜,虎父出犬子。
程子安这个犬子,拿书本挡住脸,生无可恋。
蒙童班都是一群小屁孩,有人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有人在打瞌睡,有人低着脑袋在玩耍,有人在认真读书。
与后世上学时并无不同。
周先生见底下的学生不像样,板起脸严肃道“尔等可都会背了”
课堂上倏地安静,周先生的视线扫过,程子安眼神躲闪,尽力将自己埋在书本后,绝不敢与其对视。
程子安刚穿成小屁孩一个月,养病二十日,回到学堂上学不到十天。
蒙童班除了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训蒙诗等,还要算学等功课。
周先生所教授的课是百家姓,全班二十三个学生,大半在家中都已经开过蒙。
甚至还有学得快的,能将三字经与百家姓等书熟练背诵。
进了学堂之后,先生还是从头教起,除了巩固,讲授释义之外,也是为了统一学习进度。
原身学习成绩也不好,与他一样是学渣。程子安上学之后,才不会因为成绩突然下降,让先生们感到不解。
周先生目光来回巡视了两圈之后,沉声点了名“辛寄年。”
程子安躲过一劫,暗自松了口气,幸灾乐祸望着坐在他前面的倒霉鬼。
辛寄年出自明州府的世家大族,族里子弟多在外为官,他却与程箴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学渣。
辛寄年也在打瞌睡,被周先生叫起来,傻呆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周先生道“冷訾辛阙,接着背诵下去。”
辛寄年支吾着,半天一个字都没背出来。
周先生眉头紧皱,另点了方寅作答。
方寅在蒙童班学习拔尖,经常被先生们夸赞。他站起来,不负众望流利背道“那简饶空”
周先生眼神温和,满意地点头“好,你坐下吧。”
旋即,他又对辛寄年淡淡道“你也坐下。”
虽未责备,辛寄年恭敬应是坐下时,程箴听到凳子重重的一声。
程子安忙翻开书,找到他的姓氏念“程姬邢滑,裴陆荣翁。”
要是周先生点了他背诵,与自己有关的姓氏都背不出来,说不定会被打手板心。
程子安还没被打过手板心,邻桌章麒却被打过。
两只榆木块拼在一起做成的戒尺,被先生盘得光洁可鉴。先生虽留了力气,一戒尺下来,章麒的小胖掌心,当场就就红了大片,他哭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既然念,他还大慈大悲,将前后几句都一并念了。
被周先生点过名之后,课堂上读书的声音终于大了些。
程子安学着他们那样,摇头晃脑念,没多时,他就抵挡不住睡意,将自己再次晃睡着了。
睡意朦胧中,像是春雨淅淅沥沥洒在树叶上,课堂里逐渐有了不一样的动静。
程子安秒醒,很快就精神奕奕。
下课了。
周夫子夹着书走出了课室,蒙童们一改课堂上的规矩,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嬉笑打闹。
章麒也醒了,他打了个哈欠,迫不及待招呼程子安“我们出去抓绿壳虫。”
明州府富裕,学风浓厚,府学名家大儒众多,在大齐朝赫赫有名。